当贸摩成常态 预则立,谋定则胜
温州皮鞋的遭遇是中国近年来全球反倾销的缩影。
而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凭价格优势取胜、所赚贸易顺差约占全国一半的“浙江制造”,自然而然地成了众矢之的,频频遭到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提起的贸易摩擦案件。
市场导报记者从浙江省贸易促进委员会了解到,2006年1至9月,浙江省共遭遇“两反一保”和“337”调查17起,居全国首位,目前受国际贸易摩擦影响的产品已占全省出口总量的8%左右。
浙江省政协常委、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原主任曹大立表示,浙江之所以成为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与浙江自身的经济结构特点,以及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是有很大关系的。浙江经济与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存在“同构性”,而且由于浙江“块状经济”发达,产业链完善,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明显,使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内产业无法与之竞争,容易发生冲突。另外,出口产品的差异性较小,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企业容易采取低价竞销,自然会令某些发达国家紧张。
5年过渡期结束,但贸易纷争并未停步。中国四大鞋企状告欧盟反倾销还在路上,温州的打火机继续忍受着欧盟CR法规的拷量……而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对“中国制造”虎视眈眈。当贸易摩擦成为常态时,浙江制造怎么办?
实施标准化战略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发达国家限制进口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障碍。省政协委员、浙江东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朴勇说,欧盟REACH法规将于200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纺织、轻工、电子、家电、制药等我省出口欧盟较大宗的商品均在受控之列。法规中对企业影响最大的是注册环节。该注册环节不仅抬高了欧盟的市场门槛,巨额的注册费用也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所无力承担的。另外,REACH法规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化学品的生产商,还包括了进口商、下游生产商等多个领域。一旦REACH法规正式生效,欧盟化学品生产商或出口企业无疑会将巨额检测费用转嫁给下游企业,这对中国化工进口企业来说将增加成本,有可能造成下游渠道商的一次洗牌。
对此,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会副主委黄小杭建议,省财政应加大投入,设立地方标准制修订专项经费,重点支持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标准的制定,尽快改变公共领域标准缺失的状况。而企业要积极参加国内外标准化工作,参与标准制定,编制一批重点产业技术标准。
建立风险预防机制
随着高新技术产品的快速增长,美欧等国的一些跨国公司在技术层面难以通过反倾销、反垄断、环保壁垒操作的情况下,逐渐开始利用知识产权这一新型的非关税国际贸易壁垒阻挡和延缓我企业产品进入美欧市场的步伐,将知识产权作为其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和挤压竞争对手的重要策略。
如何稳步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尽快穿越国外公司利用知识产权壁垒对我省企业的恶意打压,保持我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民革政协代表认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应诉时间短,应对工作强度大,因此要建立国际知识产权竞争风险预防应对工作机制。他们特别提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少保险公司开发了知识产权诉讼保险等服务项目,对投保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时进行诉讼费用偿付。
调整出口结构
从长期看,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出口企业的价格优势将减弱,国内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为此,省政协委员、巨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叶志翔认为,现在贸易摩擦不断,我省企业必须要对出口产品的结构进行调整,不能再是以往的薄利多销,要多增加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巨化很早就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另一位政协委员叶朴勇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企业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他告诉浙江市场导报记者,企业应该借着2006年7月份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东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加强行业自律
2002年5月,欧盟宣布对产自中国的打火机进行反倾销立案。但随后一年里,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带领国内15家主要打火机企业集体出资,组织了“中国民间第一(应诉)团”,聘请国内外著名律师赴欧盟交涉,终于在当年的8月,促使欧盟打火机制造商联合会撤诉,温州打火机也取得了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应对欧盟反倾销的第一次实质性胜诉。
“从温州打火机行业成功胜诉欧盟反倾销案中不难看出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政协委员、省轻纺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大贤说,行业协会要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及时了解本地区、本行业的产品出口动态。对重大事件做出预警通报,接收企业对预警的反馈情况,加强与管理部门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加快“走出去”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也应多样化。一些受到贸易摩擦困扰较严重的企业,可以选择转移生产的方式到消费市场参与竞争,也可和当地企业进行合作。比如,一些受到配额限制的产品,如果中国企业在境外生产,就可以改变原产地而绕开配额限制。通过合作还可以适当减轻当地企业的压力,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摩擦。
政协委员、华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表示,中国不少企业都处在产业链的末端,经常挨打,“走出去”战略是他们摆脱困境的重要选项之一。
他认为:“政府将采取三个新举措,推动企业“走出去”,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一,加快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深度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在境外投资建厂,形成若干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关联程度高、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第二,推动企业在境外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和研发型投资企业,充分利用全球科技、智力资源,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三,鼓励服务业“走出去”,开展工程承包、劳务、电讯、交通、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