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三大障碍 成都中小企业困境求生
2008-08-30 08:14:57 来源:中财网 中国鞋网 http://www.cnxw.cn/
从2007年开始,成都的中小企业受宏观形势影响的迹象也开始显现。究其根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成本上涨,从紧的信贷政策带来的资金紧缺,人民币升值导致进出口中小企业利润下降。
是向命运低头停产关门,还是内外兼修积极突围?成都10万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选择了后者。他们从小处着手,从大处治本,困境求生的故事同样精彩。
30年改革开放,成就了庞大中小企业群体的出现和茁壮成长,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30年间,国家、地方不断出台的政策与精心营造的软环境,也使民营经济迎来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然而,就在我们欢庆这30年的纪念日之时,身边的中小企业却悄然发生着变化:生产成本迅速增加而利润大幅缩水,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发展速度减缓,运转举步维艰……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大批停产倒闭,成都的10万中小企业陷入生存困境。
这是不是暗示着中小企业发展的冬天已经到来?本地中小企业的现状如何?近日,本报记者对分布在成都各个区(市)县的多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成都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深刻,然而,并未出现沿海地区的小企业停产倒闭潮。成都的中小企业正在逆境中突围,顽强地生存下来。
为此,从今日起,我们推出系列报道,向外界披露成都中小企业不为人知的艰辛求生故事,展现政府、银行等外部机构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走上突围之路。
困境A
成本高涨 生产严峻
去年下半年开始,李志松就眼看着运进厂的生猪一天比一天少了。
李志松在邛崃金利实业有限公司做后勤保卫工作,金利主要生产冷鲜肉制品。他和厂里的工人一样,最喜欢的就是猪多,猪少了,就意味着赚的钱要少了。
肉价经过去年的一轮暴涨后,在去年8、9月份开始回调下跌,然而,生猪收购价的下降却相对缓慢,把肉制品企业的利润空间一再压缩,金利更是难逃此劫。据业内人士称,目前四川整个生猪屠宰行业的开工率减少了30%,很多企业生产越多亏损越多,不得不压缩产量甚至停产。
"开始的时候,还没觉得问题太严重。"金利公司总经理陈德君说。而接下来的日子,随着油价不断走高,陈德君发现厂里冷鲜肉产品需要的塑料包装物价格也开始快速上涨,现在幅度已超过1/3。与此同时,新《劳动法》出台,厂里要为工人补交社保,平均每个人要多花2000多元,这笔开支就增加了将近200万元。
所有因素凑在一起,到了今年春节前后,陈德君和厂里的管理层已经开始感觉到形势的严峻,粗算下来,总体生产成本的增加幅度达到了35%左右。
突围:空调停掉改吹电风扇
虽然入秋,天气仍然闷热。总经理陈德君还是顺手将空调的温度调高了20C度。他没有觉得不好过,因为员工们更艰苦,楼下员工的办公室这个夏天都把空调停掉,改吹电风扇了。
本来,陈德君挺乐观。开始的时候想,市场很快会恢复,可一等再等,形势依然没有转好的迹象,成本压力也一天天加重。陈德君和公司管理层意识到:必须要想办法突围了。在很焦虑的时候,陈德君也会有一种无助的感觉:面对大环境,企业的力量太渺小了;现在能做的,就只有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接下来,厂里出台了新的精细化管理规定: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每个环节生产消耗的工具、水、电、煤气都要量化考核,能坚持用的工具就不更换,能少用的水就绝不浪费。省外的业务量缩减,业务员出差次数也减少了;管理层原定的出国考察也取消了,差旅费、宣传费、文具费……能省则省,能不用则不用。
看上去都是些小钱,不过一年下来效果明显,厂里的同期能源消耗成本节约了10%。虽然仍然不能抵消成本增加的幅度,不过,陈德君凭借精细化管理和开源节流,使企业没有一天停产,坚持着走了下来。
改进内部管理是第一步。下一步,陈德君打算在厂里新建一条冷鲜肉生产线,在生产工艺上进行改进,推出新的肉制品品种,再从品牌上寻求突破之路。
困境B
信贷紧缩 资金吃紧
青白江的任老板最近非常郁闷。今年5月份,他把刚刚到期的500万元银行贷款还了,然而,等他再想贷的时候,却被银行以"没有信贷指标"为由拒绝了。
实际上,这笔贷款都已经通过了成都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审核程序。任老板这次想再贷款,是为了厂里新上马的风电项目,需要投资6000万元。自有资金不能全部满足项目需要,通过担保公司审核过的这500万元贷款额度,本来已经算在了资金计划之内。被银行拒绝后,任老板一下子就懵了,这500万元的资金缺口,就像一只老虎,吞噬着他的理想。
据透露,由于银行信贷紧缩,从去年到今年,担保公司通过审核的累计1亿多元流动贷款需求,没有得到银行的贷款发放。这种现象在与中小企业合作的20多家银行业机构、120余家支行中都有体现,银行信贷紧缩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除此之外,对于需要从民间融资的小企业微小企业来说,更是明显感觉到了融资的寒意。
有企业主估计,他们的民间融资总量今年锐减的幅度有50%以上。
突围:向风投大鳄借力借钱
任老板准备上马的风电项目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新能源项目,而且发展前景非常好。所以,有人认为,商业银行在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上是有偏差的,信贷紧缩之后,他们首先想到是压缩中小企业贷款,保证大企业客户,不管项目好不好。这样,就片面地压制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
任老板不愿意放弃,他开始四处筹资,尽管借钱的难度明显增大。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局帮助他联系了投资机构,正准备见面。外部投资机构这一渠道,是目前任老板希望最大的一条融资之路。
记者获悉,在银行信贷和民间融资受阻之后,国内外和本地的创业投资机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寻求外部投资机构的资本,一部分中小企业开始摆脱资金来源的困境。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已经进入成都或者对成都企业兴趣浓厚的创业投资机构众多,也有美国中小企业基金投资徽记、棒棒娃等成功案例。现在,这一渠道对成都的企业主更加重要。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政府经济部门的帮助下,本地中小企业芯通科技引入了国际投资大鳄软银赛富的1000万美元资金,新力光源引入了上海联创等多家机构的3000万元人民币资金;天宝机构引入了成都工投红土投资有限公司3000万元资金……
借力风投资金,成都的中小企业正在努力突破融资难之壳。
困境C
人民币升值
利润缩水
"去年就因为汇率调整,我们一年损失了几百万。"作为中西部最大的鞋类出口企业--成都艾民儿皮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行政部主任李英刚一见到记者,就忍不住对这两个月来略显"闲适"的生活抱怨起来,本来是签单旺季却没有出现应有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可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
"其实我们也知道现在的大环境就是如此,但心里还是觉得着急。"李英回忆了一下,觉得公司做外贸这么多年,除去最开始打拼的时候,今年可以说就是最严峻的一年了:一方面,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疲软,客户的放单量直线下降;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成本飞涨,已经令许多像他们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倍感生存压力。最糟糕的是,此时人民币的升值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么说吧,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刷新纪录,比2005年底实行汇改以来累计升值已超过20%,也就是说我们卖东西的价格缩水了20%,这样就算成本也上涨了20%,两两相加,综合成本就增加了40%。"
三年不到的时间里要消化40%的成本,并且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显然并不容易。与艾民儿这样相对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企业相比,个别完全依靠生产贴牌产品的小制鞋厂更是因为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化,丧失了价格优势这一挤占国际市场的主要法宝,而不得不关门歇业。
突围:盯牢汇率调整结汇时间
坐以待毙是没有出路的,既然所有出口企业都不得不面对人民币升值这样一个问题,那么谁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谁就有可能率先走出发展的瓶颈地带,甚至扩大市场占有率。
李英笑了笑,"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办法就是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为此,他们现在抽专人每日负责"盯牢"汇率的时时变动情况,并由此调整结汇时间,选择汇率最高时的最佳"时点"结汇收款;同时,对俄罗斯等非美元地区尽量使用欧元结算,以减少风险;凭借着长期建立的口碑和实力,公司还努力增强与客户的议价能力,在签订合同时,就共同约订一个固定利率付款。
当然,人民币升值总的来看是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对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影响大于对低附加值产品的影响,所以,在采取一些"治标"措施的同时,他们也积极调整着出口产品结构,通过生产销售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以及开拓更多的欧洲市场和中高端市场,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治本"目的。
是向命运低头停产关门,还是内外兼修积极突围?成都10万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选择了后者。他们从小处着手,从大处治本,困境求生的故事同样精彩。
30年改革开放,成就了庞大中小企业群体的出现和茁壮成长,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30年间,国家、地方不断出台的政策与精心营造的软环境,也使民营经济迎来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然而,就在我们欢庆这30年的纪念日之时,身边的中小企业却悄然发生着变化:生产成本迅速增加而利润大幅缩水,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发展速度减缓,运转举步维艰……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大批停产倒闭,成都的10万中小企业陷入生存困境。
这是不是暗示着中小企业发展的冬天已经到来?本地中小企业的现状如何?近日,本报记者对分布在成都各个区(市)县的多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成都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深刻,然而,并未出现沿海地区的小企业停产倒闭潮。成都的中小企业正在逆境中突围,顽强地生存下来。
为此,从今日起,我们推出系列报道,向外界披露成都中小企业不为人知的艰辛求生故事,展现政府、银行等外部机构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走上突围之路。
困境A
成本高涨 生产严峻
去年下半年开始,李志松就眼看着运进厂的生猪一天比一天少了。
李志松在邛崃金利实业有限公司做后勤保卫工作,金利主要生产冷鲜肉制品。他和厂里的工人一样,最喜欢的就是猪多,猪少了,就意味着赚的钱要少了。
肉价经过去年的一轮暴涨后,在去年8、9月份开始回调下跌,然而,生猪收购价的下降却相对缓慢,把肉制品企业的利润空间一再压缩,金利更是难逃此劫。据业内人士称,目前四川整个生猪屠宰行业的开工率减少了30%,很多企业生产越多亏损越多,不得不压缩产量甚至停产。
"开始的时候,还没觉得问题太严重。"金利公司总经理陈德君说。而接下来的日子,随着油价不断走高,陈德君发现厂里冷鲜肉产品需要的塑料包装物价格也开始快速上涨,现在幅度已超过1/3。与此同时,新《劳动法》出台,厂里要为工人补交社保,平均每个人要多花2000多元,这笔开支就增加了将近200万元。
所有因素凑在一起,到了今年春节前后,陈德君和厂里的管理层已经开始感觉到形势的严峻,粗算下来,总体生产成本的增加幅度达到了35%左右。
突围:空调停掉改吹电风扇
虽然入秋,天气仍然闷热。总经理陈德君还是顺手将空调的温度调高了20C度。他没有觉得不好过,因为员工们更艰苦,楼下员工的办公室这个夏天都把空调停掉,改吹电风扇了。
本来,陈德君挺乐观。开始的时候想,市场很快会恢复,可一等再等,形势依然没有转好的迹象,成本压力也一天天加重。陈德君和公司管理层意识到:必须要想办法突围了。在很焦虑的时候,陈德君也会有一种无助的感觉:面对大环境,企业的力量太渺小了;现在能做的,就只有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接下来,厂里出台了新的精细化管理规定: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每个环节生产消耗的工具、水、电、煤气都要量化考核,能坚持用的工具就不更换,能少用的水就绝不浪费。省外的业务量缩减,业务员出差次数也减少了;管理层原定的出国考察也取消了,差旅费、宣传费、文具费……能省则省,能不用则不用。
看上去都是些小钱,不过一年下来效果明显,厂里的同期能源消耗成本节约了10%。虽然仍然不能抵消成本增加的幅度,不过,陈德君凭借精细化管理和开源节流,使企业没有一天停产,坚持着走了下来。
改进内部管理是第一步。下一步,陈德君打算在厂里新建一条冷鲜肉生产线,在生产工艺上进行改进,推出新的肉制品品种,再从品牌上寻求突破之路。
困境B
信贷紧缩 资金吃紧
青白江的任老板最近非常郁闷。今年5月份,他把刚刚到期的500万元银行贷款还了,然而,等他再想贷的时候,却被银行以"没有信贷指标"为由拒绝了。
实际上,这笔贷款都已经通过了成都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审核程序。任老板这次想再贷款,是为了厂里新上马的风电项目,需要投资6000万元。自有资金不能全部满足项目需要,通过担保公司审核过的这500万元贷款额度,本来已经算在了资金计划之内。被银行拒绝后,任老板一下子就懵了,这500万元的资金缺口,就像一只老虎,吞噬着他的理想。
据透露,由于银行信贷紧缩,从去年到今年,担保公司通过审核的累计1亿多元流动贷款需求,没有得到银行的贷款发放。这种现象在与中小企业合作的20多家银行业机构、120余家支行中都有体现,银行信贷紧缩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除此之外,对于需要从民间融资的小企业微小企业来说,更是明显感觉到了融资的寒意。
有企业主估计,他们的民间融资总量今年锐减的幅度有50%以上。
突围:向风投大鳄借力借钱
任老板准备上马的风电项目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新能源项目,而且发展前景非常好。所以,有人认为,商业银行在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上是有偏差的,信贷紧缩之后,他们首先想到是压缩中小企业贷款,保证大企业客户,不管项目好不好。这样,就片面地压制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
任老板不愿意放弃,他开始四处筹资,尽管借钱的难度明显增大。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局帮助他联系了投资机构,正准备见面。外部投资机构这一渠道,是目前任老板希望最大的一条融资之路。
记者获悉,在银行信贷和民间融资受阻之后,国内外和本地的创业投资机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寻求外部投资机构的资本,一部分中小企业开始摆脱资金来源的困境。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已经进入成都或者对成都企业兴趣浓厚的创业投资机构众多,也有美国中小企业基金投资徽记、棒棒娃等成功案例。现在,这一渠道对成都的企业主更加重要。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政府经济部门的帮助下,本地中小企业芯通科技引入了国际投资大鳄软银赛富的1000万美元资金,新力光源引入了上海联创等多家机构的3000万元人民币资金;天宝机构引入了成都工投红土投资有限公司3000万元资金……
借力风投资金,成都的中小企业正在努力突破融资难之壳。
困境C
人民币升值
利润缩水
"去年就因为汇率调整,我们一年损失了几百万。"作为中西部最大的鞋类出口企业--成都艾民儿皮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行政部主任李英刚一见到记者,就忍不住对这两个月来略显"闲适"的生活抱怨起来,本来是签单旺季却没有出现应有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可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
"其实我们也知道现在的大环境就是如此,但心里还是觉得着急。"李英回忆了一下,觉得公司做外贸这么多年,除去最开始打拼的时候,今年可以说就是最严峻的一年了:一方面,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疲软,客户的放单量直线下降;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成本飞涨,已经令许多像他们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倍感生存压力。最糟糕的是,此时人民币的升值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么说吧,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刷新纪录,比2005年底实行汇改以来累计升值已超过20%,也就是说我们卖东西的价格缩水了20%,这样就算成本也上涨了20%,两两相加,综合成本就增加了40%。"
三年不到的时间里要消化40%的成本,并且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显然并不容易。与艾民儿这样相对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企业相比,个别完全依靠生产贴牌产品的小制鞋厂更是因为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化,丧失了价格优势这一挤占国际市场的主要法宝,而不得不关门歇业。
突围:盯牢汇率调整结汇时间
坐以待毙是没有出路的,既然所有出口企业都不得不面对人民币升值这样一个问题,那么谁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谁就有可能率先走出发展的瓶颈地带,甚至扩大市场占有率。
李英笑了笑,"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办法就是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为此,他们现在抽专人每日负责"盯牢"汇率的时时变动情况,并由此调整结汇时间,选择汇率最高时的最佳"时点"结汇收款;同时,对俄罗斯等非美元地区尽量使用欧元结算,以减少风险;凭借着长期建立的口碑和实力,公司还努力增强与客户的议价能力,在签订合同时,就共同约订一个固定利率付款。
当然,人民币升值总的来看是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对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影响大于对低附加值产品的影响,所以,在采取一些"治标"措施的同时,他们也积极调整着出口产品结构,通过生产销售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以及开拓更多的欧洲市场和中高端市场,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治本"目的。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