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商务发展的形势与对策
2008-07-27 07:47:00 来源:四川省商务厅 中国鞋网 http://www.cnxw.cn/
2008年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面临错综复杂的局面,美国经济趋于衰退、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上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人民币汇率加速上升、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经济社会带来了更加深重的影响,全省商务工作在巨大挑战中前行。面对未来,准确把握形势,积极采取应对之策,事关商务发展的大局和长远。
一、上半年,我省商务工作经受住了严峻宏观形势和地震灾害的考验,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成绩
——大部分商务指标超额完成预定目标。总的来看,上半年我省各项商务指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进度比较理想,全省出口总额完成54.1%;外商投资合同额完成93.4%,实际到位外资完成88.8%;外经合作营业额完成67.5%,外派劳务完成67.2%,新增境外投资企业数完成53.3%。因受地震灾害严重影响,外经新签合同额完成43.3%,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1%。
——主要商务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上半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由去年同期的61.6亿美元上升到95.94亿美元,增长57.1%,其中出口54.14亿美元,增长45.7%,进口41.8亿美元,增长74.9%;合同外资金额42.04亿美元,同比增长2.1倍,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8.12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0.12亿美元,同比增长66.1%,外派劳务1.82万人次,同比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84亿元,同比增长18.6%。
——出口和外资结构不断趋于优化。上半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为25.5亿美元、10.1亿美元,同比增长56.5%和38.8 %,机电产品占全省出口比重提升4.4个百分点。外经外资企业带动出口成效明显。上半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带动出口6.77亿美元,同比增长1.4倍,其中东方电力出口达到3亿美元,四川石油、成达、省机设等外经企业出口快速增长,增幅均在2倍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达13.64亿美元,同比增长51.5%,占全省出口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外商投资快速增长,其中制造业合同外资和实际到位外资同比分别增长99%和65.5%。
二、下半年,全省商务工作面临的困难更大,形势更加复杂,确保持续稳定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
——高通胀、高成本环境下,商务企业特别是商贸流通企业和外贸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考验。现阶段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较1988年、1994年明显不同,当时的通胀在短缺经济下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型。而目前面临的通胀既有来自国外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也有国内成本推动型通胀的作用;前者压力的减缓,主要取决于弱势美元政策和原油、粮食、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后者压力来源有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投入增加等正常因素的影响,因此,下半年经受通胀压力的考验依然严峻。加之受美国经济衰退、欧洲经济增长趋缓、全球性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外需明显放慢。商务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面临双重挤压,过去依赖低成本投入获得利润的传统经营模式面临挑战。如何在高通胀、高成本宏观背景下生存和发展,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从战略高度进行深入研究,采取应对之策。
——国内外经济下行风险逼近,扩大内需困难加大,增加出口、引进外资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出口增速放缓、居民消费预期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减弱,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提示我国经济下行风险逼近。次贷危机、美元贬值不仅对美国经济本身造成极大困扰,也通过贸易、投资和市场信心等渠道波及到其他国家,加之各国通胀压力紧逼,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并面临下滑风险。据WTO初步估计,2008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将下滑至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美国、欧盟消费者信心大幅下降,家庭购买力减弱,将进一步影响中国出口增长。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风险,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任务艰巨,利用外资、拓展国际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形势。
——国家经济转型过程带来的冲击与阵痛,我省商务企业难以独善其身。当前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宏观调控方向不会有大的改变,相当时期内将继续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未来国家宏观调控在产业上将实行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不同的产业将面临不同的宏观调控环境。目前,沿海部分无品牌、无规模、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企业,正在经受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带来的阵痛,今年以来,广东约有一半的鞋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地处内陆的四川,商贸流通和外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占较大比重(今年上半年纺织品、服装、鞋类、家具等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量占全省出口总额增量的2 4.6%),对政策的依附力很强。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省商务企业很难独善其身。如何找到自身发展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冲击和影响,实现平稳发展,面临考验。
——地震灾害后的商务工作,需要克服新的困难,化解新的难题。“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我省灾区商业设施遭到严重损毁,震后负面效应对投资信心造成较大影响,恢复重建工作任务艰巨,这些都将给商务工作的发展带来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化解灾后影响,重塑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迅速恢复灾区商务经济,促进商务工作稳定健康发展,是摆在当前全省商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面前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
三、未来发展,全省商务工作要着力在培育增量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四川商务发展新优势
——把握历史性机遇,紧紧抓住产业转移,增强商务发展后劲。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不能因为地震灾害有任何的动摇和放松,要作为推进我省商务发展的中心工作来抓。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将加速产业转移步伐,这既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我省经济和商务发展面临的历史性机遇,绝不能因为地震,让机遇从身边溜走。今年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商务系统应站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前沿,切实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沿海省市对灾区的援建工作相结合;与四川产业发展优势相结合,使承接产业转移成为推进我省经济和商务发展的新动力。
——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不断促进商务发展转型升级。在国际国内宏观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尤其在高通胀、高成本,以及利率、税率、汇率与宏观产业政策的多重因素影响下,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也很难确保商务工作的长远发展,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是我省商务发展的唯一出路。就企业而言,要多条腿走路,除了强化管理,降低成本外,必须通过自主创新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整合供应链,提升流通效率,拓展营销渠道,从结构上、方式上、质量上、品牌上解决当前的困难,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努力向国家支持的产业方向发展。就商务工作而言,必须着眼于保持外经贸和商贸流通业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为此,一是要利用政策大力支持高新、机电产品企业的出口;二是着力在环保、节能、服务外包等国家鼓励的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外向型企业;三是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使它逐步成为推进我省产业结构升级和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着眼两个市场,内外需结合,多渠道拓展商务发展空间。一是在推进企业“走出去”上拓展发展空间。继续发挥我省外派劳务、工程承包方面的优势,通过做大做强一批企业,向国际市场输送我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现有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同时,促进我省农业、林业、资源型企业走出去,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寻求资源配置。二是在开拓国际市场上拓展发展空间。全球经济下滑特别是美、欧经济的不景气,国际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当前,在努力确保我省现有出口市场稳定发展的同时,要着力加大对俄罗斯、中东、非洲等经济保持较好增长的国家和区域市场的开拓力度。今年上半年,俄罗斯经济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从原先的6.7%调高到7.1%,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三是在开拓内需市场上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内需、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宏观政策更加突出的着力点。对于大地震后的四川,拓展消费市场,挖掘消费潜力,既是商务工作的重要开拓领域,也是确保灾后四川经济发展的重点。
——强化政策引导,扶优扶强,充分发挥各项商务政策的促进效应。在商务工作面临严峻宏观形势下,用实、用好、用活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结构调整、拓展发展空间、应对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策效力发挥得好,在这轮宏观调控过程中,商务工作不仅能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还能构建新的发展优势,提升发展质量,迈上新的发展台阶。一是要将现有政策用在刀刃上,确保今年商务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为明年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利用好国家对灾区实施的各项特殊扶持政策,在着力恢复重建的同时,立足商务工作的长远发展,加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保税区、展会、高新区等商务发展平台建设;三是利用好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实行的加工贸易差别政策,以及宏观调控措施对地震灾区的特别政策,发展特色产业。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抓好恢复重建与推进商务发展工作。未来2-3年内,灾后重建将是我省面临的一项主要而艰巨的工作,尤其是重灾区必须处理好重建与发展的问题。切实做到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商务发展,两方面的工作都不能松懈。要抓住恢复重建机遇促进更高起点的发展,充分利用灾后四川在知名度、国家扶持政策、外省对口援建方面的有力条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影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恢复外商投资信心;加强同东部沿海地区相关产业的承接工作,切实把地震灾害带来的效应转变成推动商务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上半年,我省商务工作经受住了严峻宏观形势和地震灾害的考验,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成绩
——大部分商务指标超额完成预定目标。总的来看,上半年我省各项商务指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进度比较理想,全省出口总额完成54.1%;外商投资合同额完成93.4%,实际到位外资完成88.8%;外经合作营业额完成67.5%,外派劳务完成67.2%,新增境外投资企业数完成53.3%。因受地震灾害严重影响,外经新签合同额完成43.3%,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1%。
——主要商务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上半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由去年同期的61.6亿美元上升到95.94亿美元,增长57.1%,其中出口54.14亿美元,增长45.7%,进口41.8亿美元,增长74.9%;合同外资金额42.04亿美元,同比增长2.1倍,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8.12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0.12亿美元,同比增长66.1%,外派劳务1.82万人次,同比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84亿元,同比增长18.6%。
——出口和外资结构不断趋于优化。上半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为25.5亿美元、10.1亿美元,同比增长56.5%和38.8 %,机电产品占全省出口比重提升4.4个百分点。外经外资企业带动出口成效明显。上半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带动出口6.77亿美元,同比增长1.4倍,其中东方电力出口达到3亿美元,四川石油、成达、省机设等外经企业出口快速增长,增幅均在2倍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达13.64亿美元,同比增长51.5%,占全省出口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外商投资快速增长,其中制造业合同外资和实际到位外资同比分别增长99%和65.5%。
二、下半年,全省商务工作面临的困难更大,形势更加复杂,确保持续稳定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
——高通胀、高成本环境下,商务企业特别是商贸流通企业和外贸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考验。现阶段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较1988年、1994年明显不同,当时的通胀在短缺经济下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型。而目前面临的通胀既有来自国外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也有国内成本推动型通胀的作用;前者压力的减缓,主要取决于弱势美元政策和原油、粮食、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后者压力来源有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投入增加等正常因素的影响,因此,下半年经受通胀压力的考验依然严峻。加之受美国经济衰退、欧洲经济增长趋缓、全球性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外需明显放慢。商务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面临双重挤压,过去依赖低成本投入获得利润的传统经营模式面临挑战。如何在高通胀、高成本宏观背景下生存和发展,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从战略高度进行深入研究,采取应对之策。
——国内外经济下行风险逼近,扩大内需困难加大,增加出口、引进外资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出口增速放缓、居民消费预期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减弱,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提示我国经济下行风险逼近。次贷危机、美元贬值不仅对美国经济本身造成极大困扰,也通过贸易、投资和市场信心等渠道波及到其他国家,加之各国通胀压力紧逼,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并面临下滑风险。据WTO初步估计,2008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将下滑至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美国、欧盟消费者信心大幅下降,家庭购买力减弱,将进一步影响中国出口增长。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风险,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任务艰巨,利用外资、拓展国际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形势。
——国家经济转型过程带来的冲击与阵痛,我省商务企业难以独善其身。当前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宏观调控方向不会有大的改变,相当时期内将继续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未来国家宏观调控在产业上将实行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不同的产业将面临不同的宏观调控环境。目前,沿海部分无品牌、无规模、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企业,正在经受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带来的阵痛,今年以来,广东约有一半的鞋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地处内陆的四川,商贸流通和外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占较大比重(今年上半年纺织品、服装、鞋类、家具等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量占全省出口总额增量的2 4.6%),对政策的依附力很强。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省商务企业很难独善其身。如何找到自身发展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冲击和影响,实现平稳发展,面临考验。
——地震灾害后的商务工作,需要克服新的困难,化解新的难题。“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我省灾区商业设施遭到严重损毁,震后负面效应对投资信心造成较大影响,恢复重建工作任务艰巨,这些都将给商务工作的发展带来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化解灾后影响,重塑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迅速恢复灾区商务经济,促进商务工作稳定健康发展,是摆在当前全省商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面前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
三、未来发展,全省商务工作要着力在培育增量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四川商务发展新优势
——把握历史性机遇,紧紧抓住产业转移,增强商务发展后劲。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不能因为地震灾害有任何的动摇和放松,要作为推进我省商务发展的中心工作来抓。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将加速产业转移步伐,这既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我省经济和商务发展面临的历史性机遇,绝不能因为地震,让机遇从身边溜走。今年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商务系统应站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前沿,切实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沿海省市对灾区的援建工作相结合;与四川产业发展优势相结合,使承接产业转移成为推进我省经济和商务发展的新动力。
——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不断促进商务发展转型升级。在国际国内宏观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尤其在高通胀、高成本,以及利率、税率、汇率与宏观产业政策的多重因素影响下,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也很难确保商务工作的长远发展,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是我省商务发展的唯一出路。就企业而言,要多条腿走路,除了强化管理,降低成本外,必须通过自主创新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整合供应链,提升流通效率,拓展营销渠道,从结构上、方式上、质量上、品牌上解决当前的困难,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努力向国家支持的产业方向发展。就商务工作而言,必须着眼于保持外经贸和商贸流通业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为此,一是要利用政策大力支持高新、机电产品企业的出口;二是着力在环保、节能、服务外包等国家鼓励的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外向型企业;三是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使它逐步成为推进我省产业结构升级和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着眼两个市场,内外需结合,多渠道拓展商务发展空间。一是在推进企业“走出去”上拓展发展空间。继续发挥我省外派劳务、工程承包方面的优势,通过做大做强一批企业,向国际市场输送我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现有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同时,促进我省农业、林业、资源型企业走出去,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寻求资源配置。二是在开拓国际市场上拓展发展空间。全球经济下滑特别是美、欧经济的不景气,国际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当前,在努力确保我省现有出口市场稳定发展的同时,要着力加大对俄罗斯、中东、非洲等经济保持较好增长的国家和区域市场的开拓力度。今年上半年,俄罗斯经济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从原先的6.7%调高到7.1%,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三是在开拓内需市场上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内需、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宏观政策更加突出的着力点。对于大地震后的四川,拓展消费市场,挖掘消费潜力,既是商务工作的重要开拓领域,也是确保灾后四川经济发展的重点。
——强化政策引导,扶优扶强,充分发挥各项商务政策的促进效应。在商务工作面临严峻宏观形势下,用实、用好、用活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结构调整、拓展发展空间、应对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策效力发挥得好,在这轮宏观调控过程中,商务工作不仅能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还能构建新的发展优势,提升发展质量,迈上新的发展台阶。一是要将现有政策用在刀刃上,确保今年商务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为明年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利用好国家对灾区实施的各项特殊扶持政策,在着力恢复重建的同时,立足商务工作的长远发展,加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保税区、展会、高新区等商务发展平台建设;三是利用好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实行的加工贸易差别政策,以及宏观调控措施对地震灾区的特别政策,发展特色产业。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抓好恢复重建与推进商务发展工作。未来2-3年内,灾后重建将是我省面临的一项主要而艰巨的工作,尤其是重灾区必须处理好重建与发展的问题。切实做到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商务发展,两方面的工作都不能松懈。要抓住恢复重建机遇促进更高起点的发展,充分利用灾后四川在知名度、国家扶持政策、外省对口援建方面的有力条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影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恢复外商投资信心;加强同东部沿海地区相关产业的承接工作,切实把地震灾害带来的效应转变成推动商务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