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瘦身外包订单 中国代工鞋企求变
【中国鞋网】在经济消费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世界上最大的运动鞋制作商耐克公司近日宣布将停止向3家中国工厂和1家越南工厂下单,原因主要是配合耐克全球供应链整合及降低成本支出,尽管耐克强调中国仍将是其最大的产品生产基地,但持续简化供应链已经在其计划之中。
对于众多中国加工贸易厂商来说,他们将再次遭遇代工模式的瓶颈。
另一方面,中国依然是诸多外企的战略市场。在服装、鞋业之外的其他行业,中国的消费潜力越来越被外国企业看好,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被后者视为“救命稻草”。
耐克为过冬减少外包工厂数量
3月25日,世界最大的运动鞋制作商耐克公司宣布,为简化供应链,未来半年到一年内将终止和亚洲4家运动鞋代工厂的合作关系。
这4家耐克代工厂中有3家在中国、1家在越南。
值得注意的是,耐克是这4家工厂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客户,后者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为耐克提供鞋类产品。“我们已经通知这4家厂商将逐步停止下单,给他们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寻找新买家。”耐克发言人道伯森(ErinDobson)女士说:“这是我们自2007年中展开供应链整合计划的一部分。”道伯森强调会持续简化供应链。此外,耐克宣布将停止对某些服饰代工厂下单。
道伯森说:“我们也无法从这波全球经济衰退中幸免,因此加快了供应链的整合进度。”
耐克将改变广下订单的策略,未来将集中由少数厂商生产,以节省开支。目前,耐克在全球约有640家服装、制鞋等代工厂,其中72家主要生产运动鞋,这些工厂总计约有80万名员工。耐克在中国约有180家代工厂,雇用逾20万名员工,大多数是低工资的流动农民工。
中国是耐克最大的运动鞋、服饰及器材采购国。
其他代工厂散布在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韩国等国家。越南媒体3月23日报道说,耐克今年可能减少对越南代工厂下单,该公司在越南有逾50家代工厂。比起其他消费产品厂商,耐克较不受景气衰退影响,但最近一季该公司也面临销售下滑,尤其来自欧洲市场。耐克在1月宣布整顿计划,以期节省成本并且让产品更快上市,并警告可能裁员4%。
做了13年的代工厂被“抛弃”
耐克停止与亚洲4家厂商的代工合作,承接耐克运动鞋最大订单的宝成及丰泰二大集团3月25日都强调未在名单中,不会受影响,且运动鞋接单也未见减少。宝成3月25日股价收19.05元,上涨0.25元;丰泰收18.70元,上涨0.35元。不过,丰泰承认,耐克为精简组织,决定关闭成立13年且是该公司唯一具所有权的江苏太仓运动鞋厂。耐克中国发言人朱近倩日前证实:“耐克计划将在江苏省太仓市、由丰泰集团管理的鞋类生产业务转移至丰泰位于亚洲其他地区的工厂,并将关闭其唯一拥有的鞋类生产设施太仓工厂。”
此次耐克关闭的太仓工厂隶属于耐克(苏州)体育用品公司,之前由台湾丰泰集团管理。
公开资料显示,1996年正式成立的耐克(苏州)体育用品公司是耐克在中国注册的全资子公司,在苏州太仓设有生产工厂部,经营上受制于耐克苏州公司。丰泰协理兼发言人陈丽琴表示,耐克在江苏省太仓的运动鞋厂一直由丰泰承租经营,月产耐克运动鞋十几万双。
工厂关闭后,丰泰在福建的耐克运动鞋厂以及在越南的新增产能,都可能派上用场,丰泰集团的订单不致受影响。
鞋厂业界人士表示,耐克全球运动鞋合约代工厂达一百多家,包括宝成、丰泰、清禄、广荣等台商;韩商有T2、三洋等,这些代工厂散布在亚洲的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
耐克在印度的第一座代工厂由丰泰为其建立,去年8月正式量产Nike运动鞋,第一期产能预计在2年内全数开出,月产能可达50万双以上。目前,丰泰在中国内地的耐克运动鞋厂,集中在福建省,共有协丰、荔丰、三丰等多家生产厂,并拥有模具厂,主要生产较高单价的耐克运动鞋。另外,其在越南春禄工业区新扩增的鞋厂,计划建立16条生产线。
宝成集团是耐克运动鞋最大的供货商,目前没有接到Nike通知停止下单。宝成工业协理兼发言人陈芳美肯定地说:“我们(宝成)也没有(运动鞋)订单减少现象。”道伯森说,耐克未来将集中由少数厂商生产,以期节省开支。不过,耐克强调,中国仍将是耐克运动鞋、成衣、配件最大的制造供应者。对此,陈芳美说,经济环境是动态变化的,扩大产能可快可慢,因时制宜,宝成会做最好的准备。核心代工厂反将受益经济不景气,高价名牌运动鞋、成衣消费需求下降,造成耐克采取一连串紧缩大动作,并减少代工厂数量,精简成本及供应链,但耐克的核心代工厂宝成及丰泰等可能会因此受益。宝成、丰泰都是耐克的主力代工厂,2家企业供应耐克运动鞋数量占比合计近四成。过去,耐克面对景气严重衰退及业绩下滑时,也曾采取“汰弱留强”策略,耐克宣布精简供应链及停止供应部分代工厂订单,2家企业都认为,这样反而可能获得更多转单。宝成对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客户都设立专属生产线、研发中心,且生产基地分散,运动鞋产量称霸全球,是耐克运动鞋最大的供货商。丰泰运动鞋只专注耐克品牌,在中国内地、越南及印度尼西亚设立专属运动鞋厂,更配合耐克全球布局,到印度为耐克建立第一座专属运动鞋厂,获得耐克肯定,并允诺给予订单支持。
中国加工贸易企业不变革就是等死
对于追逐低成本、廉价劳动力的品牌企业来说,生产的转移已经不是新鲜事。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这种趋势加快了,对于众多从事加工贸易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越发严峻的挑战。
市场人士指出,在全球消费支出下滑的背景下,全球生产商纷纷关闭在亚洲地区开设的生产工厂,进行解雇员工、减少订单等动作,这让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市场制造业基地的亚洲国家遭到沉重打击。此次耐克大砍下单,主要原因便是全球消费需求大幅下滑,迫使耐克不得不削减产量,同时进一步整合产品供应链。
丰泰新闻发言人曾公开表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企业还可以调整过来。假如继续升值,中国一些长期订单将被其他地区如越南、印度尼西亚所取代,这将成为一种趋势。从2005年开始,掌握着耐克5.5%生产的丰泰集团就把许多中国订单转到越南,同时大规模扩充在越南4个加工厂的生产线,还投资一千多万美元在越南新建一家工厂。就在2005年,耐克全球第一大OEM厂宝成集团在越南的产能也在迅速提高。在随后的几年里,丰泰和宝成纷纷加大对越投资。
尽管越南、印度等国家能否彻底取代中国“制造工厂”的地位还有待时间证明,但众多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在越来越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不得不加快调整自己的定位和生存模式。
中国从生产基地到消费市场之变
虽然耐克不断转移在中国的生产,但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不得不让耐克“关注”。
耐克3月18日公布的2009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耐克当季实现销售收入44亿美元,同比减少2%。亚太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达到8.06亿美元。
关于体育用品巨头转移生产的消息一直被人关注,但不管是耐克还是阿迪达斯,都在极力地表明立场——“中国市场很重要”、“中国仍占生产的重要地位”。举足轻重的中国消费市场,已经不仅仅是耐克、阿迪达斯们的生产基地,更大程度上,中国是他们的战略市场,他们不希望因为任何“外迁”的消息影响品牌的美誉度。
不可否认的是,耐克、阿迪达斯们在中国确实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为此,他们在“中国的生产能力比例会逐步降低”,但“绝对生产值是增长的”。事实上,在服装、鞋业之外的其他行业,中国的消费潜力越来越被外国企业看好,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被后者视为“救命稻草”。
- 上一篇:鞋类产品如何亮剑终端
- 下一篇:耐克CEO离任,中国品牌能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