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大环境压力下鞋企要学会“进口”

大环境压力下鞋企要学会“进口”

2008-08-05 08:17:02 来源:南方日报 中国鞋网 http://www.cnxw.cn/

    在一片“日子难过”的叹声中,出口企业究竟是怎样一种处境?本报记者逐一走访了广州的制鞋、服装、造船、汽车等行业,调查发现:对于出口型企业而言,它们承受着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多重成本压力,却很难提高产品出厂价,为了获得生存空间,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减少市场出口量来保持仅剩的利润。关闭?搬迁?还是转型?成为了大大小小出口型企业的普遍思量。而受此影响,大量依附在加工贸易出口企业周边的乡村餐饮、出租经济开始减少,日渐冷清。

  制鞋业

  多重成本高涨出口面临萎缩

  汽车从广州南沙港快速拐入番禺区榄核镇内的广珠东线,沿途10多公里经过平稳、九比、沙角、雁沙村,工厂以往生产的景象不再,公路两旁的厂房大门空置或紧锁大门,偶尔进出厂房的几个工人,让闲置的厂房显得更为冷清。

  再前行10多分钟车程,就是广州最大制鞋厂———创信鞋业。“创信的利润在不断受挤压,大部分鞋厂的承受力达到了临界点。”吴振昌———这位如今仍拥有16000多名员工的台商老板,坦言压力前所未有。

  吴振昌为笔者算了一笔利润持续减少的账:今年与去年相比,人民币升值累计约6%,这对业务用美元交易的企业来说,是直接的成本上涨;电费涨了10%左右;工人工资年薪增加了10%,工人社保基准提高了10%。这些比例折算成具体的数字,相当于企业利润的近半。

  大企业由于自有资金多,可以内部吸收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因此,与广州大多数传统的制鞋、服装企业相比,创信的情况相对较好。然而,在广州以及珠三角地区,大量“三来一补”、传统中小型出口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背景下,由于需要应付土地、房租、劳动力等不断增长的庞大开支,处境已举步维艰。

  不仅如此,企业成本大幅上涨还要承受成本难以转嫁的现实。随着中国周边国家地区更为低廉加工成本地的出现,企业一旦上调产品出厂价,就会遭到采购商选择其他而带来的出口量萎缩。

  广州生基鞋业是一家规模相对较小的鞋厂,其总经理杨军生坦言,为了应对原料涨价和各种成本上涨的压力,企业只能通过提高售价的方式来应对,但提价之后却面临着市场萎缩。数据显示,上半年,广州市进出口总额增长双双减速。其中出口增速回落8.1个百分点。

  利润空间和出口市场的两头挤压,给大量出口型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受挫。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广州第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打破了连续六个季度两大综合指数同是高度景气的态势。

  服装业

    创品牌:企业的“最后一博”

  高压之下的企业并不想迁出珠三角这个市场腹地。“政府不鼓励这个产业,但我们在环保升级。”像吴振昌这样有实力的外资型出口企业老板更愿意选择升级而留在本地,一些无法承受技改或环保的小企业则想着能多坚持就多坚持几天,杨军生说他就是这么想的。

  和吴振昌、杨军生想法不同的是,另一类“三来一补”、传统型出口企业,他们希望能够借助过去的资金和技术积累,用两三年时间去创出自己企业产品的品牌。民营企业、广州文华羽绒副总经理林夏南说,公司今年会用几乎全部的利润投入到自有品牌的建设。“这是最大的一次‘试验’,也是在服装行业的最后一博。”

  广州文华羽绒制品厂是目前广东省规模最大的羽绒生产企业,其产品70%出口,世界知名品牌“三SPRIT”、“converse”等品牌的羽绒服主要由其贴牌生产。

  7月31日下午,匆匆赶来接受采访的林夏南告诉记者,之所以推迟上午的采访是因为公司正赶着出台新的员工薪酬,为了能够稳住更多员工,公司决定在本月发工资之前再为一线员工提薪10%。

  公司人员流动大,提薪的主要目的是“留人”。林夏南说,“文华羽绒去年每个月员工流失量约3%,而今年这个比例上涨到了5%—6%。去年员工最多时有3000多人,今年只剩下2000多人。林夏南说这次已经是公司今年第三次为员工提薪,如今,厂里一线员工最高月薪达1900元。

  面对劳动力缺乏、人民币升值一系列问题造成的压力,林夏南做了一个推算,今年文华羽绒的营业额相比去年,起码要下降20%。去年公司的营业额为3亿多人民币。今年他们的目标是“不亏本”。

  林夏南“不亏本”的算盘隐含了企业下一步发展的想法。“现在周边的服装厂都在关闭或迁移,我们的贴牌不是长久之计。”林夏南说,今年的这种现象还会持续,公司要捱过这道坎,必须找到新的利润空间,不然就考虑转做旅游项目。

  文华羽绒新的利润空间目标市场是做自有品牌。“文华羽绒从1999年开始发展自有品牌,但我们以前对自有品牌的忽视太多,等到真正吃不消了,才警醒自有品牌的重要性。”林夏南说,由他们完全贴牌生产的一件Maxmara羽绒服在市场上售价2万多元一件,而从文华出厂只要两三百元一件。这种“自有品牌”和“贴牌生产”间的差价就是自有品牌争取的空间。

  林夏南说,今年之所以不打算赚钱,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是,把所有对消成本之外的利润都投放到产品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我们打算三年内把自有品牌的网络铺设起来。在款式研发方面,文华羽绒今年上半年已聘请了十几名设计师和设计师助理,其中包括数名国内知名设计师。”林夏南说,他们要将现在只占公司总产量5%的自有品牌用三年的时间提升到35%。

  “给公司三年时间,如果三年拓展不了自有品牌,就不再坚持。”林夏南说。

  相关新闻

  依厂而生的生意日渐冷清

  对于文华羽绒可能转到外地做其他行业的选择,让鱼窝头村的一些开士多、餐饮业的村民感到担心。在鱼窝头村,有着近百家村民经营的士多、餐饮店,这些服务业经济依靠类似文华羽绒这样拥有大量外来工人的加工厂而生。

  分管鱼窝头工作的东涌镇一位镇干部告诉记者,鱼窝头村有村民4000多人,以往大部分以耕种为主业。龙头企业文华羽绒新旧厂房及11间企业的先后进驻,不仅为村里解决了700多村民的就业问题,还出租土地厂房、开办士多餐饮等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如今鱼窝头村集体纯收入已接近300万元,村民年均收入近万元。

  然而,文华羽绒去年以来的员工流失却让村里士多餐饮生意不再如前。在文华羽绒厂房不远的一间小饭店,老板告诉记者说,今年上半年以来生意比去年减少了至少20%,近期由于天热来吃饭的人更少了。除此之外,和榄核镇平稳、九比、沙角、雁沙村沿途现象一样,鱼窝头村里的不少厂房也因为传统加工企业的现实困境而闲置着。

  车船制造业

  出口“大腕”利润,以亿元幅度下降

  一直以来,外部环境的利弊往往让中小型出口企业首当其冲受影响。而事实上,在此轮大环境中,素有中国出口业“大腕”之称的造船业受通胀压力和外贸形势影响也非同以往。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说,由于钢材占据了船舶50%—60%的原材料成分,因此造船业利润受原材料涨价影响巨大;此外,在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同时,船舶行业由于订单远期化,中国主要造船企业的订单大多签至2010年,个别企业的订单甚至签至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给造船行业带来的损失不可低估。

  其中,由于截至今年6月底各种规格的船板价格平均由年初的5800元/吨,上涨到7600元/吨,涨幅超过30%。按6月底手持新船订单测算(加上修船及改装、海洋工程、船舶分段),2008年船用钢材需求量约为1500万吨。按每吨涨价1900元计算,将增加成本285亿元。

  据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测算,按目前我国船舶工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计算,人民币每升值1%,整个造船行业的利润就下降10.81亿元,升值2%给造船业造成的直接损失达21.62亿元。除了直接损失外,人民币升值还会削弱船舶行业的竞争力,给承接新船订单带来不利影响。以一条3000万美元的船舶为例计算,按原汇率折算成人民币是2.463亿元,若人民币升值后还想保持原有利润率,按目前的汇率算报价就变成了3040万美元。

  在广州,出口制造业巨头中不仅造船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汽车制造业也受到了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等影响,今年5月份,占广州三大支柱产业四成以上的汽车制造业产值首次出现增速回落。根据统计数据,5月份广州汽车制造业增速比上月回落达25.9个百分点。

  ■专家观点

  外贸企业要进口产业链上端产品

  对于目前大量出口企业遭遇的寒冬,暨南大学企业管理系副教授陈岩峰认为,这次前所未有的景象主要是宏观政策、能源价格上升及其带来的通胀压力集中在了一起,让大量未做好准备的企业防不胜防。

  但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大环境和趋势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可以调整货币供给状态,调整外汇储备,协调和贸易伙伴的关系,突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平衡作用。

  陈岩峰认为,由于预期来看通货膨胀还将继续,甚至更加严重。外贸企业不但要会“出口”,而且要学会如何“进口”,要进口产业链的上端产品,在进出口的调整过程中,加强核心技术的开发,争取在下一轮的“出口”中,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使我们国家真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慎防乡村经济“空心化”

  对于榄核镇多个村厂房空置、鱼窝头村士多店生意减少的现象,华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认为,这一现象在广州以及珠三角地区都不会是孤立的,未来三五年,一半以上长期依附“三来一补”企业而生的乡村经济都将遇到收入不同程度下滑的境遇。

  罗必良认为,长期以来,“三来一补”和传统出口企业与其所在的乡村都是相互依附而生。一方面,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加工出口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低能源成本和环保门槛而“发家”;一方面,所在的乡村通过收厂房租金、房屋租金以及开士多店等依附这类企业创收,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经济生态。“但今年的整个政策环境和外贸环境让这个链条断了,没有了低价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因此企业的生存困境传导至乡村经济成为必然。”

  村集体必须提前并尽早考虑如何应对这一影响。罗必良提出,防止此轮出口企业受影响可能带来的乡村经济“空心化”,必须重组并优化乡村产业。假如继续延续以往“收租”的经济形态,就必须走产业集群化思路,形成工业园区并引入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让原本“一盘散沙”的企业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链各个节点,从而加强企业的根植性。假如无法继续“收租”,那么乡村必须在承受“空心化”阵痛的同时,积极寻找产业和区域伙伴,形成合力主动与大产业寻找关联,发展大产业链的专业产业环节。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