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储破万亿 百姓感受皮鞋价涨得快
CCTV6日援引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报道,中国外汇储备已超过1万亿美元,进而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外汇储备已超过1万亿美元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看上去离普通人生活很遥远的数据,其实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币升值、物价水平以及老百姓的外币投资理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微观经济篇】外汇增储带来啥
百姓感受:皮鞋价涨得快
南京市民程先生每年都要买一双皮鞋,上个双休日他逛了一趟新街口,结果发现今年的皮鞋价格贵得离谱,往年一双中等价位的牛皮鞋,标价一般在两三百,而现在同等档次的牛皮鞋,动辄就要四五百,程先生纳闷,都说物价水平在缓慢上涨甚至在下降,可从皮鞋的价格来看,感觉这两年的物价与前几年比涨了不少。其实,与程先生一样,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比如最近两年与老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粮食、蔬菜、水果的价格都在慢慢上涨。江苏省统计局今年10月份的最新数据也印证了程先生这一感觉——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虽然物价涨幅稳定在较低水平,对于缓涨的解释也有不同版本,但金融界普遍的一种看法是,因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导致市场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带动了市场物价水平的上涨。
深层溯源:外储增加带动价涨
金融专家对此现象解释说,由于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外汇集中管理体制,企业和个人从境外获得的外汇收入都必须兑换成人民币,同时这些外汇也变成了央行的外汇储备,因此随着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央行对外投放的人民币资金也同步增长。按照近两年中国外汇储备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增长速度,每年央行除按经济发展需要向市场投放人民币外,还要因外汇储备的增长而额外投放1.6万亿元左右人民币,这些超额投放的货币带来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同时,外汇储备持续增长也增添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自去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上升了约3%,超过了目前中美两国一年期利率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