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倍耐力抄底中超
中国人现在尤其相信外国人的判断——日前,英国足球网站GOAL发表文章,对东亚三大联赛进行展望。最为主要的观点是,虽然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对于亚洲足球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的,中国足球并非游离在金融危机之外,但中国的职业联赛加大引援和投入,并没有向着坏的方向发展。
中超回暖,连英国人都觉察到了?中国纷繁复杂的环境,往往令不明就里的外国人如雾里看花,大概英国人注意到的是,几个参加亚冠球队的大手笔,所以有此判断,但真实的情况是,这场起源于金融,而蔓延至全世界的经济危机对于中国的影响甚深,中国这个烧钱尤其厉害的体育项目其实难以独善其身,在2月的一次中国足协的会议上,出席会议的各中超俱乐部经营负责人却在大吐苦水——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尤其难,有很多俱乐部口头上喊得响,实际上都在悄悄地紧缩银根,尤其是在对待球员的薪水上,于是时髦的四个字“共度时艰”被频繁引用。
但没有想到,首先和中国足球”共度时艰“的是一家外国企业——意大利的轮胎企业“倍耐力”宣布冠名2009年的中超联赛,号称近5000万元人民币,不得不佩服倍耐力的入市时机,中国足球已经跌入谷底,今年似乎有触底反弹之时,这时候进行抄底,没有比这个更适合的时机了。看来倍耐力一定从屡屡抄到中国股市大底的QFII(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身上学到了不少。
中国足协首先松了一口气,中超联赛试过裸奔,试过贱卖,如今的4000万比起金威的3800万并不算多,但由于倍耐力顶着外国知名企业尤其是国际米兰赞助商的名头,于是中超联赛的身价似乎一下也随之上涨,而更加偷笑的可能是这些神经更加敏感的外国企业,1994年冠名首届甲A联赛的是万宝路,那时候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将来会是一支超绩优股。
1994年开始的甲A联赛同万宝路签有5年赞助合同,第一年的赞助费达120万美元,在当时已是不易,但在1998年,万宝路因故(广告法对烟草限制)停止赞助;万宝路之后,百事可乐在与包括可口可乐在内的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1000万美元的高价换取了甲A联赛的赞助合同,可见当时甲A联赛的受欢迎程度。2001年因中国足协单方面中止联赛降级,百事可乐不再冠名; 随后西门子公司以500万美元赞助了2003年的“末代”甲A联赛,而首届中超的冠名赞助费用高达800万欧元,但中国足协再次停止升降级的举措,导致了2005赛季的中超“裸奔”。
“裸奔”之后,中国足协似乎再次看到了希望,2006年,英国爱福克斯网络通讯公司又以800万欧元的价格成为中超的赞助商,还承诺每年递增,但由于他们的通讯产品没有获得中国市场的准生证,所以告别再所难免;2007年中超联赛开始前的最后一刻,金威啤酒以38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冠名中超,虽然这一数字同当初的1000万美元难以比肩,但在当时已是解了中国足协的燃眉之急。
从一系列的数字可以看出,从2005年开始,中超联赛已经沦为不折不扣的垃圾股,这支垃圾股在横盘三年以后,从去年开始有解套的迹象,而且从去年到今年,这个解套的信号越来越清晰,联赛在底部整理多年后正准备向上冲击
倍耐力选择了一个好时机,实际上,耐克统一打包中超联赛装备一事,效果和倍耐力有异曲同工之妙。耐克将提供给中超一份超级大合同——合同签署以后,2009年每家中超俱乐部得到的装备赞助价值在400万元左右,同时得到的现金接近100万元,赞助总额在1200万美元左右。但如果从2010年开始16家俱乐部全部使用耐克装备,同时十年合同也得到落实,耐克到2018年提供的总赞助金额的确接近3000万美元,而十年间中超联赛从耐克公司得到的赞助将接近2亿美元。对目前身处低迷的中超联赛而言,这一笔“超级合同”的诱惑力可想而知。
当然,实际上耐克所支付费用的成本并没有这么高,他们提供的装备完全按市场价提供,甚至给的不少是压仓底的货品,从这一点来说,他们所付出的成本并不像外界传闻的那么高昂。
一统中超,耐克的野心可想而知,而他们的时机偏偏选择在2009年,他们看中的是,在后奥运时代,这个中国体育最具职业化元素的项目从中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和吸引力,而这个项目目前又处在刚刚触底反弹的时候,这不正是抄底的最好时机吗?
接下来,就看倍耐力和耐克,双耐兄弟比拼耐力,看谁能在中超这个曾经的大金矿里笑到最后!
- 上一篇:李宁冀十年跻全球五大
- 下一篇:奥康舒适无定式,陈伟霆推荐的双11好物清单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