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薪资行情 > 月薪六千元,为何招不到高技能人才?

月薪六千元,为何招不到高技能人才?

2006-12-25 11:49:02 来源:卓博人才 中国鞋网 http://www.cnxw.cn/

    现代产业呼唤新型工人。

    近年来,国内技术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严重匮乏,成为国家发展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并不乐观的现状是,在包括上海在内的不少城市,作为孵育技工"摇篮"的技术学校,却普遍陷入了逐年萎缩的困境:1994年,上海的技校总量为330所,但在此后10年间迅速"缩水"到43所;在老工业基地沈阳,1996年到2002年,全市技校数量从140多所锐减到只剩20多所。技校这一技工培育源头的"断流",是导致这些城市中的技术工人成为稀缺品的一个直接原因。

    据了解,上海这些停办的技校,大多是企业自己建立的学校。建国以来,不少企业纷纷办设技校,从初中毕业生中招人,培养自己企业需要的技工。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国企改革的推进,一些生源不足的技校被企业视为"包袱"而关门,另有一些企业的技校也因投入不足、生源不足而举步维艰,不得不关闭或转移。

    由于招生总量不足,技工"摇篮"正不断萎缩。由教育部职业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05年,由于高校的扩招,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比例从原来的58%下滑到38%。另有数据显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由1998年的1431万人,减少为2001年的1164万人。仅在2002年,全国各地就停办了大约600所技校。

    我国现有的技工存量也有断档之忧:年龄结构偏高,多在40岁以上,"本科硕士成堆,钳工技工难求"的态势越来越显著。一方面是技工"青黄不接",另一方面是企业"饿得慌",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企业重聘已离退老技工的现象。

    可喜的就业率背后,技校为何生存堪忧?

    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今年建校55周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技校。副校长李春明对记者说,这所技校每年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已经接近大专、本科生,起薪点平均在每月1300元左右。今年毕业的近500名学生,就业率为100%,其中自己找到工作的学生占11.1%;稳定率(即第一份工作时间在二年以上)占82%。 

    “蓝领”人才招聘会现场:“蓝领”人才供不应求。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技校的平均就业率始终在90%以上。放眼全国各地,技校的就业形势也大多好得惊人。然而,与此相对的是,目前国内技校的生存状况却普遍堪忧。

    "在很多人眼里,技校一词,意味着低人一等。"李春明说,目前技校发展中一个很大的困扰,在于社会上依然普遍存在轻视技术工人的观念。

    他举例说,不少家长把技校当作"托儿所",有的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对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说:"你们不必下功夫念,也别在外面游手好闲,我看你们就去念个技校吧。""没有去处,就上技校来了。"

    李春明认为,当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体制,也存在对技校"低看一眼"的观念。目前,有很多初中学校在考虑学习成绩不合格的毕业生的出路时,第一个念头就是"送技校","长一岁,升一级,管他合不合格"。更有甚者,即便学生在品行方面曾发生严重问题的,或在中学阶段有违法记录的,有的学校也对技校隐瞒相关记录,这给技校的教育工作带来诸多的麻烦。"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没有抓好,想要让技校仅仅通过三年的教育来完成'改造',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表示,轻视的观念在客观上促成了"技校生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 

    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当前制约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因素。

    他还表示,一些企业的用人观念也有偏差,不是实事求是地根据企业需求招用人才,明明需要一个技术工人,却非要考些数理化基础知识,对技术工人本身应具备的技能不在乎、不看重。

    在一副副"有色眼镜"的逼视下,"白领情结"最终占了上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失去了拿起焊枪、电钻的勇气,宁愿去念早已饱和的"体面"专业。四川省总工会不久前进行的一份抽样调查显示,46.42%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当工人",表示"愿意"的只占48.28%。

    问题不仅仅是"轻视技工"的观念。有观点认为,国内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也反映出高等教育体制的尴尬。 

    李春明认为,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学门槛的降低使得技校遭冷遇,而由于设置技能型专业需要设备、师资,投入较大,一些技校逐渐转移了兴趣,一味迎合生源的热门专业,渐渐脱离了市场的需求。

    这造成的结果是过剩的工种越办越火。有媒体报道说,在一些地方,10个财会人员才有一个岗位,9个司机才有一个岗位,可是"司机班"、"财会班"招生人数却越来越多,专业规模也越来越大,而紧缺的中级以上的车工、铣工、钣金工等却没有多少专业班,即使开了这样的班。

    有专家指出,以扩招形式迅速发展起来的大学教育,并没有根据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要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扩招热虽圆了不少人的大学梦,却造成同专业、同层次人才的激烈竞争,加剧了人才市场上"一边大学生过剩,一边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因此,破解技工学校困局的根本出路,就是要推进职业教育市场化,把技能人才资源按市场机制原则进行配置。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